猫咪粪便能检查出来什么?
便检是诊断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性状、是否有血和寄生虫等,可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性质和大致病变部位。 粪检的标本采集方法很容易掌握,而且很方便,主人在家就可以操作,但是最好事先了解一下猫咪的排便情况。如果它长时间不排大便或所排的大便是干硬的颗粒状,则须等到大便干燥后再采集;若所排的大便是松软的,则可直接采。 如果不能确定粪便的状态,最好的方式是将粪便采集好后放置在干净密闭的容器里,然后尽快送至医院化验,这样更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送样时,需要详细告知医生猫咪的进食史和用药史,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1. 粪便外观 健康动物的粪便呈圆柱形,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色泽金黄,软硬度适中,如食指和中指合拢后伸直的程度(如图a)。粪便在空气中干燥后易碎成粉末状。当食物摄入不足、蛋白质缺乏时,粪便中会有少量的透明粘液,但应及时补充饮食。
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过多时,粪便会过于松软呈糊状,在粪便表面能看到较多的白色或淡黄色粘液。 当动物患病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时,粪便的颜色会改变,比如患细菌性肠炎时,因肠道黏膜受损,会有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情况,这时粪便呈黄绿或灰绿色,且有酸臭味;而如果患有病毒性胃肠炎时,粪便的颜色会呈黑色或者褐色。 还可观察是否有虫子等异物。
2. 粪便化学检查 主要是检测粪便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黏液的成分和含量,用于鉴别消化道炎症、代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3. 粪便细菌学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消化系统感染病原菌。 有必要做粪便的检查吗?
有必要! 尽管便检不能发现所有体内潜在的疾病,但它却能提示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粪便的检测,可以找出引起宠物腹泻的原因,是病毒还是细菌导致,是消化不良还是饲料霉变,是寄生虫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这些原因都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消除的。 定期地进行便检很有必要。对于刚买回来的猫咪,尤其要注意便检,以防猫咪既往所患疾病的传染。 对于已经做完免疫接种的宠物来说,一般每年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便检2次左右即可。而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体质较弱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病的宠物来说,则需要增加便检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