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黄疸会传染吗?
这个...应该不会吧! 黄疸,是指血液里胆红素浓度比较高,从而出现的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 胆红素是什么? 胆红素是血红素(即铁血红蛋白)的衍生物,由葡萄糖醛酸和血红素结合而成,呈橙黄色针状晶体,可溶于水和乙醇。
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经肝细胞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糖苷酸,从肾脏排泄。当血液中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尿液就会呈现深黄色。如果体内产生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过氧化物过多时,尿液也会呈现出深茶色或酱油色。 这些物质为什么叫“色素”呢? 因为它们能够很牢固地附着在大分子的表面上,因此能够“捕捉”光,就像染料一样。 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就是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被肉眼区分出来的结果。而胆汁中的色素,比如胆蓝素、尿胆元等等,都是带蓝绿色的色素,所以呈深黄色的粪便和尿液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无色”。 如果体内的细胞不断脱落,死亡,并且被肝脏分解和肠道吸收,那么胆红素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通过肾脏进入尿液,使尿液持续出现黄染的现象。 不过,这种经由血液循环系统和肾脏产生的尿液黄染通常并不特别显著,只有在疾病状态下才会出现深如浓茶或者酱油样的尿液;而且只要疾病纠正了,尿液的颜色很快就会变得清亮。 引起尿液黄的常见疾病有以下这几种:
1.肝胆疾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都可以导致黄疸出现,这时检查会发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尿液的颜色也会逐渐加深,犹如浓茶一般。但是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还会伴有皮肤粘膜的黄染。 2.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胆红素产生增多,而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化利用,以尿的颜色最为醒目,可见到茶褐色尿。
3.药物影响: 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导致尿液变黄,例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类药物以及某些抗癌药可致尿液呈棕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