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尾巴收紧是酸还是碱?
我们要知道,鱼体对酸碱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以从食物和水源中获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各种电解质。比如生活在湖泊中的鱼类,当水体发生碱度升高时,它们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碳酸氢根离子的形式来中和血液和组织里的酸性物质;而当水体发生酸化时,它们又可以通过尿液和鳃部的分泌物将过多的H+排出体外而得到缓冲。 所以日常饲养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水酸碱度不适而导致的热带鱼病。不过如果是新买回来的热带鱼,由于环境适应问题,可能会有轻微的生理反应,此时可以适当调整水质来达到中性偏碱(PH值7.0-7.5),待其逐步适应新环境之后,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水温出现剧烈变化(突然升/降温2℃以上)或是连续3天以上没有换水,有可能会导致热应激反应的发生,使鱼儿表现“中毒”现象,这种情况下的所谓“中毒”,其实不过是鱼儿对环境改变的一种应急反应而已。此时最好能及时增加水中溶氧,并适当升温(最高不要超过1℃/每日),同时保持水温稳定,那么几天后就可以恢复过来了。 如果想要更加直观地认识pH值对鱼类生存的影响,不妨看看这个著名的实验:19世纪法国动物学家亨利·贝当(Henrietta Besson)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金鱼实验:他将一只玻璃鱼缸里的水全部换成等量的醋,结果鱼缸里原本活泼可爱、五颜六色的金鱼没多久就全死了。后来他用小苏打把鱼缸里的醋液调回到中性,再放入一条新的金鱼进去,结果这条“中毒”后的金鱼在24小时内恢复了活力,并且开始吃食。 这个实验说明,在中性溶液中,金鱼可以存活;而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金鱼都会死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实验也验证了醋是酸性的说法是正确的。 当然,对于普通饲养者来说,我们不必苛求自己掌握如此专业的知识来调整水质。因为大部分热带鱼的适应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得多,除非你的鱼缸太小、饲养密度太大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太差,致使热带鱼出现了明显的不良症状,否则无需过分担心温度、酸碱度等会对热带鱼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