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症会遗传吗?
目前,对于隐睾是否具有遗传性还没有定论,但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发现其存在家族史,推测该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
1、基因突变(分子水平) 在研究隐睾症的基因突变途径中,目前发现了24种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在这些基因突变的位点中,有7个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8个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还有9个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虽然这些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但是都导致了精子发生障碍,从而使睾丸无法下降到阴囊内。其中有些基因的突变还会引起性腺发育不全,导致患者出现阴阳人(性别不确定)的特征。
2、性激素水平(细胞水平) 很多研究表明雄激素可能在调节精子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内雄激素含量降低可能引起精子发生障碍而导致隐睾。因此很多医生认为本病与性激素调节通路中的遗传变异有关。
3、生长因子(细胞水平) 研究发现,在隐睾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异常的生长因子表达或者信号转导通路缺陷,从而影响睾丸下降的过程。目前已经发现在睾丸下降的路径中可能存在着至少3个生长因子的受体,他们分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这些生长因子可能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调控睾丸下降路径中各个结构的功能。